雕塑公司告訴你什么樣的雕塑是最丑的?
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“城雕熱”在全國不斷升溫。越來越多的雕塑涌入大街小巷,城市雕塑的建設過程是管理者、雕塑家、開發(fā)商、公眾在城市公共空間的一種博弈,拙劣的雕塑將對整個環(huán)境造成持久性破壞。
那么,什么樣的雕塑是丑陋的呢?抄襲?媚俗?僵化?不專業(yè)?這些都可以成為標準,有人認為,城市雕塑不光要美,最重要的是要讓老百姓看得懂,民眾有權(quán)利決定讓什么樣的雕塑進入自己生活的公共區(qū)域。
1981年,美國極簡主義雕塑家理查德.塞拉的作品《傾斜的弧》,安放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區(qū)聯(lián)邦辦公場所。它以鋼板打造,長36.6米,高3.66米,沒有起伏變化線條,是塊真正的“鋼板”。自裝上之后,公眾的抗議聲就從未間斷過。附近的上班族,不但嘲諷它是一塊會生銹的高價廢鐵,還認為它會影響上班的心情、妨礙視線等。最后雕塑家被告上法院。1989年,《傾斜的弧》被拆除,這件花費17.5萬美元制作的雕塑作品,拆除費竟高達3.5萬美元。歸根結(jié)底,是因為其生硬的藝術(shù)設計和社會脫離,所以被公眾拋棄。
最后取代“鋼板”的是一位景觀設計師設計的綠色長椅,走累的人可以坐下休息,上班族可以坐下吃午餐。盡管不少雕塑家認為它的藝術(shù)價值比不上“鋼板”,但是它得到了公眾的認可,這是一次公眾審美的勝利。
老百姓看雕塑,首先看它是否有實用功能,比如佛像,關乎群眾信仰,用于祭祀、祈禱、寄托心理,具有實用性。其次,好雕塑要有足夠的精氣神,積極上進,看了讓人舒坦,激勵人心。相反,有些雕塑很有創(chuàng)造力,但是主題是頹廢的,會讓人產(chǎn)生郁悶的感覺。有精氣神的雕塑藝術(shù),才能得到百姓的長期認可。
一些雕塑產(chǎn)生了,沒有出現(xiàn)一絲絲的漣漪;一些雕塑消失了,沒有引起一絲絲的惋惜。不管是否炒作,好雕塑就在哪里。